自疫情肆虐,大家都提高對健康及身體免疫力的關注。早前有大學研究指出,近4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反映免疫力下降問題普遍。人體近7成免疫細胞都在腸道中,補充適當益生菌(Probiotics),能促進腸道健康之餘,更有助提升免疫力。而市面上亦有多種不同的益生菌產品,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以下將整理由香港註冊藥劑師Chris及消委會的建議,為大家總結挑選益生菌的5大重點!
益生菌選擇指南概要:
- 如何分辨乳酸菌、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原?
- 益生菌量最多 = 最好?
- 怎樣選擇益生菌產品 ? 你正在補充的益生菌不一定有效。
- 益生菌產品有活菌、死菌之分?
- 益生菌劑型會影響其效用 ?
- 幼兒和長者每天應攝取多少益生菌?
- 益生菌除了有助腸道健康,還可以…
- 每天吃益生菌會造成依賴性嗎?
- 總結:藥劑師建議挑選益生菌的5大要點
1. 如何分辨乳酸菌、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原?
在電視及網絡廣告中,大家都會看到很多含有「乳酸菌」、「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原」等產品介紹,不少人更會把這些詞彙渾為一談。從字面上看似相同的他們到底有沒有分別?
乳酸菌 (acidophilus):屬於益生菌的其中一種,有助調整腸內菌叢平衡,是消委會對香港益生菌產品調查中最常見菌種之一。
益生元 (prebiotics):益生菌的食物,為其提供營養,可增加腸內益菌的生長,有助維持益生菌的活性。益生菌 (probiotics):
對腸道有正面影響的微生物,可促進腸道菌種平衡,抑制害菌生長,有效改善腸道健康,維持排便規律及提升免疫機能。經消委會多次對香港益生菌產品的調查中,發現市面上過百種益生菌產品主要分為兩個菌屬: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及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是最多科研支持的益生菌菌屬。
合生原 (synbiotics) : 是指含有益生菌 (probiotics) 及益生元 (prebiotics) 的配方,互相輔助的簡稱。
推薦選擇森下仁丹 Bifina S 晶球益生菌可以確保益生菌 「活性」 ,以黃金比例配製,有50億活性比菲德氏菌、10億活性乳酸菌及益生元。臨床實証有效改善腸道健康,更得到日本政府厚生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效能認證,十分適合一家大小服用。
2. 益生菌量最多 = 最好?
市面上不同益生菌品牌推廣重點大多強調益生菌的含菌量數字上千億,令消費者誤以為含菌量多為之好。益生菌含菌量當然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不過更重要是確保益生菌能夠抵抗胃酸,直達腸道,發揮其功效。
另外,香港註冊藥劑師Chris指出益生菌的菌種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根據世界腸內細菌學權威光岡知足教授的發表,雙歧桿菌屬中的比菲德氏菌是腸道中最具代表性的益生菌,是人體的健康指標。總括而言,權威教授建議必須選擇含有比菲德氏菌及益生元的益生菌產品,才能有效並完善地保護腸道健康及增強免疫力。
3. 怎樣選擇益生菌產品 ? 你正在補充的益生菌不一定有效
消委會多次針對香港市場上的益生菌產品進行調查,列出具多項科研支持的益生菌菌種。不過,不少消費者於服用某類型益生菌後,仍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益生菌產品都未能有效保存益生菌活性,未到達腸道的益生菌已經被胃酸及膽汁殺死,失去活性。另外,比菲德氏菌屬「厭氧菌」,無法存活於已接觸空氣的環境,所以不能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得到。如果要有效補充比菲德氏菌,益生菌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將其與氧氣隔絕,才能有效地保存活性。
科研人員多年來也試過不同的方法保護益生菌存活率,例如特別的膠囊技術、脂溶液態技術、冷涷存活技術等,但仍未能達到最理想目標。而且更常需要配合服用方法及時間才可提升存活率,對消費者來說較為不便。相反,近年最被推祟的技術 – 日本森下仁丹 Bifina S 的革命性專利「3層耐酸性晶球技術」,能夠將比菲德氏菌與氧氣隔開,也確保益生菌能活着通過胃酸,直達腸道發揮功效。Bifina S 晶球益生菌更以黃金比例配製,有50億活性比菲德氏菌、10億活性乳酸菌及益生元。臨床實証有效改善便秘、提升腸道健康,同時得到日本政府厚生省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效能認證。
4. 益生菌產品有活菌、死菌之分?
益生菌產品大致可分為活菌 (live strains) 及死菌類,主要分別在於其保健效能上。活菌產品能更長時間於腸道內維持保健效益,即使停止補充,效果仍可保持約一至兩週。相反,死菌產品本身效能已經非常低,停止補充後效果很快會消散。
某些益生菌產品稱能直達腸道,但要留意其是否採用具耐酸性的晶球技術保護益生菌,否則到達腸道的益生菌或會成死菌,保健效益低之餘,亦未能發揮作用。
5. 益生菌劑型會影響其效用
市面上有多種不同劑型的益生菌,包括膠囊、粉狀、錠劑,甚至軟糖。不過,以上劑型的益生菌容易在通往腸道過程中受胃酸及膽汁破壞,難以維持及保障其活性,大大影響益生菌穩定性及效能。
常見劑型包括:
錠劑/ 軟糖:加熱後會壓成藥丸狀或軟糖,大部分益生菌會於製作過程中不耐高溫而死亡,令其效用大大降低,配方往往未能使用活性益生菌。
粉劑/ 膠囊:測試結果顯示大多數粉狀或含粉狀膠囊的益生菌會被胃酸環境破壞,難以有效地到達腸道。
晶球:應用於益生菌的專利技術,透過3層耐酸性保護膜結構,有效保護活性益生菌通過胃酸直達腸道,發揮最大功效,並已有超過20年臨床經驗。
以「Bifina S」及「Bifina Si」為例,是香港市場上唯一使用晶球益生菌的產品,可以確保益生菌抵抗胃酸、保持活性地直達腸道,發揮功效。
另外,消費者常疑問:「要飽肚服用?早上或晚上服用較好?」一般粉劑、膠囊或錠劑益生菌都建議於餐後服用,可以避免胃酸分泌過多問題,減少益生菌於體內受破壞。而採用耐酸性晶球技術的益生菌無論是飯前、飯後,任何時候都適宜服用。其晶球技術有效保護益生菌,讓益生菌通過胃酸,直達腸道發揮功效。
結論: 益生菌產品的劑型會直接影響效用,建議選擇以晶球技術保護的益生菌產品。
6. 幼兒和長者應每天攝取多少益生菌?
到目前為止,暫沒有一個給嬰幼兒的益生菌建議攝取分量。有針對兒童的研究發現,服食益生菌能減低急性肚瀉機會及輪狀病毒感染;另外如嬰兒食用的奶粉加入益生菌,可減低患尿疹機會。日本研究所就有表明,每天補充特選的比菲德氏菌益生菌,可以減少內臟脂肪及肚腩,減低BMI,達到瘦身效果。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可以增強免疫力,更可減少花粉症發起。
7. 益生菌除了有助腸道健康,還可以…
服用益生菌除了改善腸道健康,加強腸道蠕動力外,日本研究所指出,每天補充含有特選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產品,能幫助宿便及毒素輕易排走,令BMI值 (Body Mass Index) 下降,減少內臟脂肪及收細肚腩,達到瘦身效果,同時提高皮膚質素。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益生菌能同步增 強身體免疫力,更能減少花粉症發作。部分益生菌產品更加入珍貴成分 – 乳鐵蛋白,除了達到益生菌一般改善腸道功能以外,還能特別針對平衡免疫系統、抗感染及調理過敏體質。
為了針對提升抗病毒的免疫力,改善敏感體質,全新推出的「森下仁丹Bifina Si 晶球益生菌 – 強免疫配方」以比菲德氏菌為主,配合珍貴乳鐵蛋白LF,互相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synergistic effect),改善腸道健康外,同時增強抗菌、抗病毒能力,更有助改善濕敏症狀及上呼吸道健康,是增強免疫力的首選。3歲或以上人士已經可以服用。傳送門:https://bit.ly/2RjAV7N
8. 每天吃益生菌會造成依賴性嗎?
腸內細菌大約有1000兆個,可分為益菌、惡菌和機會致病菌。人體每天於排便時都會將部份益菌及惡菌排走,所以每天適量補充益生菌也像補充營養品一樣,不會造成依賴性。相反,很多消費者選擇含有其他草本或酵素等成分的產品,以刺激性方式造成輕瀉效果,才是產生依賴性的主要原因。當中較常見的植物成分是蘆薈 (aloe vera),其含有大黃素 (emodin),食用後容易刺激腸道蠕動,造成腹瀉情況,建議避免長時間使用。
不少益生菌用家會選擇於見效後停止服用益生菌,但其生活習慣未有改變,自然難以靠自己身體來調節腸道問題,所以才產生「服用益生菌有依賴性」的錯覺。 消委會亦提醒消費者不要於瀏覽腸道益生菌推薦宣傳或廣告時,衝動被「治療濕疹」、「預防疾病」等字眼吸引而購買。有需要人士最好先跟醫生了解個人狀況及實際需要才服用合適之益生菌,以免影響治療。 另外,消委會亦提醒市民服用益生菌產品時要留意副作用情況,少部分人有機會出現腹瀉或腸胃不適等輕微問題,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應先尋求醫生/藥劑師意見。
9. 總結:香港註冊藥劑師Chris建議挑選益生菌的5大要點
- 選擇含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產品,同時搭配益生元 (prebiotics) 配方,增加益生菌繁殖數量。
- 活性益生菌最重要!留意以下兩點:
– 選用活性益生菌產品,避免服用死菌產品,以達至更佳保健效益。
– 運用「晶球」劑型益生菌,可確保活性益生菌通過胃酸,直達腸道發揮功效。 - 益生菌量最多不等於最好。益生菌的菌種及抗胃酸技術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 避免揀選含草本或酵素等成分的益生菌產品,較大機會造成副作用及依賴性。
- 選用加入乳鐵蛋白之益生菌產品 -乳鐵蛋白與益生菌會產生協同效應,針對改善過敏體質 (濕疹、鼻敏感等),更提升對抗細菌病毒的免疫力。
參考資料:
- Mitsuoka T, Bifidobacteria and their role in human health,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1990
- Joint FAO/WHO Working Group Report on Drafting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Food London, Canada, 2002
- Kohmoto T, Fukui F, Takaku H, Machida Y, Arai M, Mitsuoka T, Effect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on human fecal flora, Bifidobacteria Microflora, 1988
- Mitsuoka T, Taxonomy and ecology of bifidobacteria, Bifidobacteria Microflora, 1984
- 消委會《你今日食咗未?不同益生菌功效大不同!》
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news/specials/2020/tips-probiotics.html